조글로카테고리 :
나의카테고리 : (한문) 칼럼/단상/수필
研究农民教育:破解“三农”难题
《中国教育报》教师书房.11版.2009——07——15
针对以往评价体系主要是以学校教育和学历教育评价为主的缺陷,该书研究设计了一整套包括办学规划、经费保障、受教育程度等指标体系,使农民教育在实践中有了可精确衡量的标准
■袁桂林
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农民教育研究成果显著,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对农民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不足、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力量薄弱等问题。与之相伴,派生出许多难题,如农民教育由谁搞,怎么搞?为什么农民教育至今还没有形成制度?为什么运行机制不断出现问题?难点何在?又如何解决?
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李水山等主编的《新农村建设时期中国农民教育研究》综合剖析了我国新农村建设时期新型农民教育的基础理论、特征与规律,农民教育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等前沿难点问题,读起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新时期我国农民的最大特点是流动性。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青壮年农民将转移到城市发展。目前在城市务工的上亿农民工,已经充实到第二、第三产业并成为主力军,出现学习型、创业型、改进型和创新型等不同类型的新型农民。因此,我国农民教育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效果等结构要素呈现出新特点。
为了破解“三农”难题,本书作者根据我国农村和农民的实际需求,把握经济规律,运用教育法则和大家最熟悉和容易接受的政策理论研究体系与方法,分析我国农民教育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对策与建议,特别是对我国农民教育的制度、体制与机制问题的分析,对农民教育的教育立法、管理体制、投入机制、评价体系的探讨,全方位、多视角地揭示了农民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问题的根源与对策。在参考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关于农民教育法制建设的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尽快制定《中国农民教育法(草案)》的对策和建议,为加强农民教育法制化、制度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为保障农民教育良性运转,作者提出了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农民教育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监督机制和矫正机制。针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严峻现实,提出了政府财政的投入主体地位以及政府投资办学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简易规范的中央财政对农民教育专项资金的支付制度,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加大补贴和增加投入来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分级培训、分类管理和跟踪服务的体制。同时,针对以往评价体系主要是以学校教育和学历教育评价为主的缺陷,研究设计了一整套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使农民教育在实践中有了可精确衡量的标准。
2008年10月,党中央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中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这部著作深入研究了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农民教育,是一部深入、系统、全面研究和分析我国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民教育的又一力作,对从事农业、农村行政、科研、教学的人都会有新的启迪和切实的帮助。
《新农村建设时期中国农民教育研究》,李水山、吴加志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
[필수입력] 닉네임
[필수입력] 인증코드 왼쪽 박스안에 표시된 수자를 정확히 입력하세요.